前日央行突然宣佈五年期LPR從4.20%下行至3.95%,降低了25bp,超出預期,一度讓市場擔心銀行股能否撐住,但銀行股並沒有明顯下跌,今天甚至都集體狂飆。
除了平安銀行漲停,寧波行、齊魯行、招行、成都行等銀行都異常強勢。
如果從年初來看,許多銀行股都漲了至少十幾個點,表現遠遠強於大盤。而且其中,又是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行領先為主。

這背後,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原因。
例如這次下降的LPR25bp,實際上今年銀行降LPR是去年就預期的事情,甚至預期是降得更早更多,同時這也導致了一行股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承壓下跌,甚至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大幅急跌。
但這次LPR的降幅,明顯還沒到預期底線那麼大。所以就出現了利空兌現,甚至利空不如預期,變成了更大的利好的反轉情況。
例如寧波行,在去年第四季一度大跌超過25%,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急跌了。所以當利空沒有預期那麼強烈,那麼估值修復回來就會很猛。

另外,今年開始,國家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繼續化債和擴投資提振經濟,降息降準,雖然也影響了銀行的淨息差,但實體經濟復甦下,銀行的業務規模仍是在不斷擴大的。
今年銀行業資本補充需求較為強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家商業銀行增加註冊資本獲監理機關核準同意,其中大部分是城商行、農商銀等中小銀行,透過充資本金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增厚風險緩衝墊。
以量補價之下,銀行的業績實際上並沒有收到什麼衝擊,甚至有些獲利情況還出現向好轉變。
同時,之前很多銀行都提前了很厚的壞帳撥備,這其中也隱藏了不少利潤,隨著經濟麵的好轉,這裡麵的資產是有可能釋放一些出來增厚利潤端的。
差別在於銀行想不想這麼做。
而銀行股中,之前下跌最狠,同時自身俱備最大的修復彈性,無疑是一二線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商行,例如寧波行、成都行、重慶行、江蘇行、南京行、杭州行等這些。
目前來看,即使是從去年12月中到現在,許多這些城商行的估值依然相比以前處於很低位置,5倍PE、0.6倍BP以下的比比皆是(見文中上圖)。
同時這也導致了它們之中不少的股息率都很有吸引力。
銀行為了對沖此次LPR下調對淨利差的壓縮,會選擇加大配債比例,同時險資因為資產端降息了,導致債券收益率下降,也需要增加對高息資產的配置。
而銀行股本身就是極佳的高利資產,它們的增配最終指向的目標之一就是銀行本身。
即使不是這個邏輯,近期監管層就一直強調要加快引導包括險資在內的長線資金入市,它們的主配方向之一,也是銀行這些高息且穩健的資產。
今天還有另一個非常重磅的直接利好「小作文」稱,1月29日從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考覈分配工作會議獲悉,2024年將全麵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覈。其中「雙百」考覈或有新的變化,以引導企業更重視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和市場表現。報道稱這個相關辦法細則預期在近期內推出。

這個消息也再次引爆了今天市場對中字頭、以及明顯低估的央國企的炒作熱情。
而以顯著低估著稱的銀行資產也是其中被重點關注的板塊。
所以在多方利好共振下,以銀行為首的大藍籌集體大漲的行情,最後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