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第二步,敲定價格。這和選址問題相輔相成,你把門市開在哪很大程度上就已經把價格天花板定在那了。身為一個生在三線長在一線,有7年咖啡羅曼史的什麼是meme coin?標準打工人,我的咖啡消費思路是--一線出門點有頭有臉的,三線回家喝沒心沒肺的。
所以如果選址定在二、三線,那麼價格就會比品牌更重要。
實際情況也大差不差,現在的市場教育就是這樣,瑞幸和庫迪在打9.9價格戰的時候,幸運咖直接9.9喝兩杯,一招致勝。以美團數據來看,這些咖啡新客的消費消費心智就是性價比不然就是一個毫無底線的低價。
母品牌肯德基帶來的知名度給了Kcoffee一個很好的出生,但在品牌論調上反而這種「母子」關係帶來了劣勢。
消費者角度可能會覺得你這個牌子做的咖啡不夠profession,好像這杯咖啡總有股炸雞的油膩味。從我們生意人的角度出發也完全理解為什麼要獨立出來。就好像我不選擇直接加盟肯德基是因為不想嗎?不是因為沒錢嗎!一家肯德基標準店不包含加盟費裡裡外外就得投資一兩百萬,pi 幣上火幣老婆本搭進去估計都不夠。
高資金門檻就會限製加盟,限製加盟就會限製企業成長。
現在獨立出來後開店成本估計會降低,成本降低了價格才能緊跟潮流的捲起來。例如現在Kcoffe的優惠是會員月卡10元奶咖,新人限時5元起加。這裡的會員消費是有私心的,因為22年的時候肯德基會員就有3.8億,會員消費也佔到當年品牌係統銷售額的約62%的大頭,所以Kcoffee搭配會員基礎就有一定的市場露出機會。
但這種價格優惠總顯得不那麼乾脆,除了穩固老會員,在吸引新客上估計夠嗆,新手福利到期大家估計也眾神歸位,該喝9.9瑞幸的還喝瑞幸,樂意接受6塊美式的也不會嫌棄幸運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