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加密貨幣 >正文

時隔55年全球經濟第三把交椅易主,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未完待續?

儘管2023年日本實際GDP錄得增長1.9%,但經濟規模時隔50多年被德國反超,從世界第三降至第四,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陰霾未散?

日本經濟兩季度萎縮,內需不振是拖累

2月15日週四,日本內閣府最新數據顯示,狗狗幣一顆多少錢?日本2023年第四季度GDP環比年率初值下降0.4%,遠低於市場預期中值增長1.4%,同時第三季度數據修正為-3.3%,兩季度萎縮標誌著日本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日本名義年化季度GDP增長率,來源:Trading Economics】


同時,日本2023年名義GDP錄得591.482萬億日元,比特幣沒有價值摺合4.2106萬億美元(年增5.7%),被德國的4.4561萬億美元(年增6.3%)反超,這是自1968年以來日本名義GDP時隔55年首次不及德國。此外,日本去年實際GDP增長1.9%至558.7156萬億日元,而德國實際年增-0.3%。


數據上看,內需不振成為日本經濟的拖累。GDP貢獻方麵,個人消費等「內需」錄得-0.3%,出口減進口的「外需」為0.2%。

德國超日本或歸因於匯率和物價因素

大多數分析稱,日本經濟被德國反超主要是受到日圓貶值和物價上漲的影響,即日圓的大幅貶值使得日本經濟規模換算成美元的總量變小,而德國通膨高企使得德國經濟總量擴大。

【全球經濟規模排名,來源:IMF,The Hindu】


匯率方麵,日圓急劇貶值對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造成巨大影響。美元兌日圓從2011年的75,下降至去年平均的140,近期日圓貶值至150關口附近。

【美元兌日元,來源:Mitrade】


評級機構惠譽經濟學家Brian Coulton表示,以美元計,德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歸功於日圓最近的暴跌。日本《朝日新聞》指出,最近日圓進一步貶值,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日本今年將很難扭轉被德國超越的局麵。


更進一步看,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高級分析師永濱利廣指出,因為日元貶值,進口原料漲價,負擔加劇,再加上日本國內勞動力短缺,吉伊卡哇幣怎麼買?中小企業招工困難,原料漲價、人手不足等原因,使中小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物價方麵,由於俄烏衝突等因素,歐洲能源價格大幅上升,德國2023年通膨率錄得5.9%,高於日本的3%左右。去年德國剔除通膨因素的實質GDP增長僅為-0.3%,與名義GDP增長6.3%相距甚遠。

日本經濟的自我增長麵臨挑戰,或將三個季度萎縮

雖然日德之間的名義GDP較量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外部偶然因素,但日本經濟的復甦過程也較為艱辛。中國社科院日本經濟研究所研究院張季風寫道,日本經濟萎靡不振與復甦舉步維艱並非始於疫情影響,而是泡沫經濟崩潰後長期慢性衰退的延續。


張季風認為,除了人口老齡化加劇、經濟增速遞減規律、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嚴峻等因素外,政府經濟政策失誤也是導致近年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之一。該研究員補充道,日本推行日元貶值政策以擴大出口,進而帶動國內生產、就業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長,但實際上居民實際工資不升反降,導致消費不振。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有必要留意,以美元換算的GDP受物價和匯率走勢的影響很大,但自泡沫經濟破滅以來,企業抑製投資,導致消費停滯和物價低迷,進而抑製了經濟增長。


有分析稱,從經濟增長角度看,日本經濟總量被德國超車也是合理的。據IMF數據,日德兩國在2000年~2022年的22年內,日本經濟平均實際增長率為0.7%,而德國為1.2%。


《日本經濟新聞》一篇社論指出,德國趕超日本這個情況應該被視為一道警鐘,來加速不被重視的經濟改革。日本尚未在自我增長潛力上取得進展,並將困境歸因於人口結構危機。


日本經濟提振大臣新藤義孝表示,日本必須進行更多的結構性改革,並強調有必要實現工資增長與通膨率保持一致。


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則認為,德國和日本在推動全球經濟快速增長方麵的貢獻正在減弱,因為他們的生產率已經很高,很難再提高。


另據IMF預計,2026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經濟規模的地位可能繼續下滑至全球第五。


展望未來,曾14次也是最多次數獲得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獎的經濟學家Yoshiki Shinke表示,「我預計日本經濟將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Shinke認為,由於缺乏領先引擎,日本經濟嚴重停滯。如果沒有工業特許權使用費的一次性提振,去年四季度年化-0.4%增長率可能會更糟,可能為-1.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