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綜合 >正文

大全、雙良被MSCI退羣!光伏產業前景黯淡?

近期,MSCI(明晟指數公司)公佈了最新一期的指數評審結果。在該評審過程中,MSCI一次性將66家國內企業從MSCI中國指數中移除,其中涉及14隻港股、48隻A股以及4隻中概股,pi幣價格美金如此大規模的「退羣」現象,無疑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在被「退羣」的企業中,光伏產業鏈上標桿企業大全新能源(DQ.US)、雙良節能(600481.SH)均雙雙不幸「躺槍」。這或源於股價持續下行,導致市值低於門檻要求,而絕非公司本身經營出現問題。


據富途牛牛數據披露,大全新能源於2021年年初觸及130.33美元/股高點之後便一路震蕩下滑,於2月5日創下17.3美元/股階段性低點,較巔峯時期已跌去8成。


雙良節能亦是如此,該股於2月5日最低觸及5.89元/股,較歷史高點19.55元/股已蒸發近7成。


中金公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師劉剛表示,MSCI每年會對其所有指數做四次例行調整,包括5月和11月較大幅度的半年度審議,以及2月和8月範圍較小的ada冷錢包質押季度審議。每次調整的依據主要為客觀量化指標,如市值和流動性等。此次作為常規的季度審議,整體影響有限,資金流出可控。

光伏產業鏈優質龍頭,歡喜愁雲各不同

遙想當年,雙碳目標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光伏產業這片投資熱土,一時間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跨界湧入,競相投入巨資,使得整個光伏產業鏈高歌猛進,載歌載舞。

在一眾擴產大軍當中,大全新能源以及雙良節能活躍度頗高,屢次斥資擴充產能以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是產業鏈上不可多得的優質企業。


資料顯示,大全新能源是一家為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提供高純度多晶矽的領先製造商,下遊銜接矽片廠商,其中雙良節能便是該公司的主要大客戶之一。此外,大全新能源還是怎麼把USDT轉成臺幣?A股大全能源(688303.SH)的控股股東,持有後者超70%的股權。


作為矽片行業的後起之秀,雙良節能是於2021年由光伏設備市場切入了矽片領域,此後一路過關斬將,發展相當神速,迄今已拿下了不少大訂單。


從業務結構來看,大全新能源比較單一,主營構成僅有多晶矽,貢獻收入逐年高增。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大全新能源多晶矽業務收入分別為3.5億美元、6.76億美元、16.79億美元、46.08億美元。


反饋至整體業績端,大全新能源於2022年實現營收入達46.08億美元,期內歸母淨利潤達 18.2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事物具有兩麵性,物極必反。尤其在下遊需求逐漸減弱的泰達 幣 臺灣背景下,加劇了反噬現象的顯現。


到2023年,隨著矽料產能的不斷釋放,行業產能過剩隱憂凸顯,同步引發了矽料價格大跌,最低時跌至6萬元/噸左右,這對光伏產業鏈上遊企業而言是個不小打擊。


受矽料價格持續下跌刺激,大全新能源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8.31億美元,同比下降51.9%,歸屬股東淨利潤為3.76億美元,同比下滑74.7%。其中,第三季度直接陷入虧損2023年第三季度大全新能源實現營收4.85億美元,同比下降60.25%,歸屬股東淨利潤為虧損631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23億美元。


此外,根據子公司大全能源(688303.HK)發佈了2023年業績預減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57億元到58億元,同比下降69.67%到70.19%,扣非淨利潤為57.2億元到58.2億元,同比下降69.61%到70.13%。usdt錢包申請依據子公司大全能源的業績預告,大全新能源2023年的業績表現恐怕並不樂觀。


實際上,在光伏行業寒冬之下,不單大全新能源「遇寒」,連龍頭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也沒能扛住壓力,於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0.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68.11%。


而得益於多重業務佈局,立處光伏產業鏈中遊的雙良節能,則有效抵禦了單晶矽價格下降所帶來的風險。


從收入組成看,雙良節能收入主要來源於單晶矽棒矽片、多晶矽還原爐及其他以及節能節水係統。


根據雙良節能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4.8億元到16.2億元,同比增長54.81%到69.45%。


對於業績的增長,雙良節能在業績預告中曾披露,一是公司節能節水裝備受客戶節能減排需求的驅動銷售穩定增長,多晶矽還原爐及其撬塊等新能源裝備訂單持續交付;二是報告期內單晶矽矽片市場價格回暖、成本優化,矽片業務盈利提升帶動相關業務利潤增加。


然而,這份業績預增公告並未達到此前券商的預期水平,這可能成為公司股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在雙良節能三季度業績報點評中,中銀證券曾表示,結合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微調公司盈利預測,預計2023-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232.41/305.03/384.52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8.76/26.81/33.98億元;長江證券則表示,預計公司2023、2024年有望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億/30億元。


誠然,受光伏行業週期影響,大全新能源與雙良節能麵臨或多或少的挑戰,這是導致其股價及市值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當然,此現象在整個產業鏈亦普遍存在。從質地成色來看,大全新能源與雙良節能在產業鏈上均處於第一梯隊,具備一定的產能優勢和話語權,未來隨著行業產能持續出清,其投資價值有望再度凸顯!

行業復蘇在即,前景一片光明

當下,光伏行業雖仍存在結構性和階段性的產能過剩風險,但伴隨需求端的改善疊加供給端價格的反彈,行業具備巨大發展潛力。


從需求端看,隨著光伏產品價格下降刺激,2023年光伏裝機量已超越水電成為第二大電源。


據國家能源局發佈的2023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610GW,正式超越水電,成為全國裝機量第二大電源形式。並且,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增速高達55.2%,增量為216.88GW,大幅度超越了歷史記錄。


未來,隨著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建設,集中式光伏需求仍將快速增長。同時,由於分佈式光伏組件價格仍在低位徘徊,這將有效刺激光伏裝機需求,未來分佈式光伏市場空間或將進一步擴充。


此外,從供給端看,光伏產業鏈上遊受價格影響最為密切,而伴隨矽料價格企穩反彈,有望帶動相關企業業績好轉。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披露的數據,春節前矽料價格實現了四周連漲,春節前最後一週,單晶緻密料成交均價為6.8萬元/噸,環比上漲3.0%,多晶矽顆粒料成交均價為6.1萬元/噸,環比上漲1.7%。


展望未來,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亦在節目訪談中表示,2024年與2023年相比,光伏企業的生存會麵臨階段性困難,但行業發展週期已經見底。2024年應該不會更壞了,因為價格已經降到這個水平了,很多企業已經在虧現金。在這個過程中,強壯的企業可以度過這個階段。但有些負債率比較高的、技術又相對沒有特色的(企業),很有可能這個階段挨不過去。


國海證券指,國內裝機超預期,2024年預計平穩增長。根據能源局,2023年1-12月國內光伏裝機約217GW,同比增長148%。2023年,矽料大幅降價帶動產業鏈價格下行刺激需求,國內光伏裝機超年初預期。2024年,該行認為光伏產業鏈價格將處於底部位置,預計裝機量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新增裝機有望達220GW,集中式佔比超50%。


另外,該行強調,2024年關注供需週期和技術疊代兩條主線:供需週期跟蹤產業鏈價格觸底後,各環節龍頭企業有望率先企穩反彈;技術疊代把握各路線領先嘗試降本增效進展,高效產能帶來超額利潤。


可以預見,在終端需求持續擴大的影響下,產業鏈即將迎來復蘇,供給端原料價格觸底反彈後,光伏行業拐點或漸行漸近!


當下,在光伏市場低迷之際,投資者越是需要沉住氣,堅守價值投資,靜待黎明的到來。屆時,行業景氣度回暖及交投情緒回升,以大全新能源、雙良節能為代表光伏企業有望再次被MSCI拉回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