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雙碳目標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光伏產業這片投資熱土,一時間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跨界湧入,競相投入巨資,使得整個光伏產業鏈高歌猛進,載歌載舞。
在一眾擴產大軍當中,大全新能源以及雙良節能活躍度頗高,屢次斥資擴充產能以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是產業鏈上不可多得的優質企業。
資料顯示,大全新能源是一家為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提供高純度多晶矽的領先製造商,下遊銜接矽片廠商,其中雙良節能便是該公司的主要大客戶之一。此外,大全新能源還是怎麼把USDT轉成臺幣?A股大全能源(688303.SH)的控股股東,持有後者超70%的股權。
作為矽片行業的後起之秀,雙良節能是於2021年由光伏設備市場切入了矽片領域,此後一路過關斬將,發展相當神速,迄今已拿下了不少大訂單。
從業務結構來看,大全新能源比較單一,主營構成僅有多晶矽,貢獻收入逐年高增。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大全新能源多晶矽業務收入分別為3.5億美元、6.76億美元、16.79億美元、46.08億美元。
反饋至整體業績端,大全新能源於2022年實現營收入達46.08億美元,期內歸母淨利潤達 18.2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事物具有兩麵性,物極必反。尤其在下遊需求逐漸減弱的泰達 幣 臺灣背景下,加劇了反噬現象的顯現。
到2023年,隨著矽料產能的不斷釋放,行業產能過剩隱憂凸顯,同步引發了矽料價格大跌,最低時跌至6萬元/噸左右,這對光伏產業鏈上遊企業而言是個不小打擊。
受矽料價格持續下跌刺激,大全新能源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8.31億美元,同比下降51.9%,歸屬股東淨利潤為3.76億美元,同比下滑74.7%。其中,第三季度直接陷入虧損2023年第三季度大全新能源實現營收4.85億美元,同比下降60.25%,歸屬股東淨利潤為虧損631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23億美元。
此外,根據子公司大全能源(688303.HK)發佈了2023年業績預減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57億元到58億元,同比下降69.67%到70.19%,扣非淨利潤為57.2億元到58.2億元,同比下降69.61%到70.13%。usdt錢包申請依據子公司大全能源的業績預告,大全新能源2023年的業績表現恐怕並不樂觀。
實際上,在光伏行業寒冬之下,不單大全新能源「遇寒」,連龍頭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也沒能扛住壓力,於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30.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68.11%。
而得益於多重業務佈局,立處光伏產業鏈中遊的雙良節能,則有效抵禦了單晶矽價格下降所帶來的風險。
從收入組成看,雙良節能收入主要來源於單晶矽棒矽片、多晶矽還原爐及其他以及節能節水係統。
根據雙良節能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3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4.8億元到16.2億元,同比增長54.81%到69.45%。
對於業績的增長,雙良節能在業績預告中曾披露,一是公司節能節水裝備受客戶節能減排需求的驅動銷售穩定增長,多晶矽還原爐及其撬塊等新能源裝備訂單持續交付;二是報告期內單晶矽矽片市場價格回暖、成本優化,矽片業務盈利提升帶動相關業務利潤增加。
然而,這份業績預增公告並未達到此前券商的預期水平,這可能成為公司股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在雙良節能三季度業績報點評中,中銀證券曾表示,結合公司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微調公司盈利預測,預計2023-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232.41/305.03/384.52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8.76/26.81/33.98億元;長江證券則表示,預計公司2023、2024年有望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8億/30億元。
誠然,受光伏行業週期影響,大全新能源與雙良節能麵臨或多或少的挑戰,這是導致其股價及市值下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當然,此現象在整個產業鏈亦普遍存在。從質地成色來看,大全新能源與雙良節能在產業鏈上均處於第一梯隊,具備一定的產能優勢和話語權,未來隨著行業產能持續出清,其投資價值有望再度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