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中車的增長前景,有多家券商紛紛看好。
其中,建銀國際發佈研報指出,中國中車海外業務和清潔能源業務具有良好的增長潛力。基於更好的收入增長和利潤率,該行預計中國中車盈利年復合增長率將從2019至2023財年的0%上升至2023至2025財年的8%。
內銷業務方麵,國內鐵路投資、客運量恢復以及動車組維修需求等多重利好因素有望推動中國中車業務實現穩定增長。

國家鐵路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同比實現轉正,同比增長7.5%至7645億元。旅客發送量則實現強勁復蘇,年內累計發送約38.55億人次,同比大幅增長130.4%。
隨著客運量恢復,我國動車組招標回暖,單在2023年前8月,國鐵採購平臺動車組招標量就超過過去3年全年水平,由此帶動中國中車國內訂單金額的增長。
出口方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旺盛,我國軌道交通設備近些年來實現了0-1的突破,我國軌交裝備企業迎來出海發展新機遇。
在2023年,中國中車海外市場新訂單金額實現良好增長,其中在去年四季度新簽訂289.9億元的合同額中,有多家子公司獲得海外訂單,當中包括中車國際與阿根廷國家鐵路運營公司簽訂約20.5億元人民幣的動車組銷售合同。
近些年來,中國中車致力於軌道交通以外產業的延伸與發展,已拓展並形成九個新產業板塊,分別是風電裝備、高分子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環保產業、船舶與海工裝備、光伏發電等產業板塊。

中國中車新產業業務增長迅速,2017至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佔比由26%增長至39.1%,現已成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在2023年前三季度,新產業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加14.77%,主要是儲能設備、通用零部件等產品收入增加所致。
廣發證券近日發佈研報指出,作為軌交裝備龍頭企業,中國中車在軌交行業下行週期中實現了逆勢的穩定增長,核心在於新業務的持續擴張,疊加盈利能力回升,為公司在軌交行業下行時期走出陰霾提供了重要支撐。